首页评论正文

马晓霖专栏 | 能源结构扭曲导致产油大国主导油价

作者:马晓霖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4-10 13:39:57

摘要:这次博弈堪称进入原油低价和油源多元时代后,中国作为乙方将强大购买力转化为地缘影响力的成功尝试,但是,依然不能从总体上改变被动接受国际油价的不利地位。如要终结少数产油国左右市场价格的百年格局,只有推动能源革命取得颠覆性胜利,彻底使碳氢能源成为历史。

马晓霖专栏 | 能源结构扭曲导致产油大国主导油价

马晓霖

路透社报道,北京时间4月10日凌晨闭幕的“欧佩克+”视频会议结束,欧佩克代表沙特阿拉伯与非欧佩克成员领头羊俄罗斯商定,原油日产量今年5月至6月将压缩1000万桶,8月至11月压缩800万桶,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间压缩600万桶。双方还决定,6月10日再度举行会议对市场进行评估。即使另一个原油产销大国美国不参与此次减产保价行动,沙特和俄罗斯已联手终结为期一个月的石油大战,并让疲软的油价和股市在本周持续得到提振。

据行业预测,2035年以前,全球能量来源仍主要以化石燃料为主,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而相对洁净的石油和天然气依然备受宠爱,也必然赋能其主要存储、生产和出口国以价格主导权乃至地缘话语权,纵然中日美欧这样的世界级买家也只能坐看油价涨涨跌跌,长期处于乙方位置。

增产降价抑或减产抬价,主动权始终被产油国操控,是工业化时代石油逐步取代煤炭主导能源市场并导致结构单一的必然结果(2018年煤炭在全球一次能源中的占比下降至27.2%,为15年来最低),产油大国始终处于甲方地位,消费大国总体而言无法发挥买家优势而扭转“店大欺客”的格局。也正是为了避免出现“客大欺店”的历史逆转,沙特等产油大国才频繁不惜自损八百而杀敌一千地“团灭”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以求始终保持油气话语权,并将其转化为地缘话语权。

人类发现、开发和利用石油始于古代中东,5000年前的古巴比伦和古埃及时代,石油就被简单提炼用作军事、建筑和医疗并形成工业化规模。公元前4世纪波斯帝国崛起并终结中东古典石油时代,石油在人类漫长历史中基本消失,更多以中世纪西方“希腊火”著称。19世纪中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首开现代石油工业,石油及其衍生品随后成为照明、取暖、动力和现代化工新主力,并驱动汽车、火车、飞机、铁甲舰和坦克等大型机械装备,并加速了世界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升级。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七姊妹”为代表的美国和西方石油公司几乎垄断全球原油开采与供应,牢固控制着定价权。二战后,石油探明储量占全球三分之一的中东不仅进入大规模商业开采时期,石油控制权也随着世界霸权由大英帝国易手美国,并形成美国与沙特结盟共同控制中东石油、确保全球能源安全的战略结盟。

20世纪50年代,伊朗巴列维王朝强人首相摩萨台将英美石油公司赶出伊朗,尽管美英很快策划政变将其推翻并重掌伊朗石油资源,但是,中东国家试图控制石油财富和维护民族利益的先河就此开启,并伴随着民族独立运动而逐步赎买或收回石油勘探、开采和销售等权益,陆续催生出和西方买家抗衡的利益共同体。

1960年9月,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和委内瑞拉等第三世界石油产销大国代表聚首巴格达宣布组建欧佩克,并陆续吸纳其他十多个成员,旨在协调产量与价格,整顿市场秩序,维护共同利益并确保油气产销关系的长期化和稳定化。欧佩克诞生标志世界石油定价权和话语权基本从西方大国手中旁落。由于欧佩克产量和销量长期占全球份额三分之一乃至一半,因此,该组织及其主要成员国也获得超越国家综合实力的地缘影响力。

1968年,受阿拉伯和以色列冲突影响,利比亚、沙特和科威特又牵头成立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APEC),其他8个阿拉伯产油国也相继加盟。石油这个战略资源也被进一步赋予民族主义色彩和地缘博弈杠杆使命,并直接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引发第一次石油危机。为了支持埃及、约旦和叙利亚等兄弟国家对付以色列,欧佩克阿拉伯成员国集体行动,通过减产、禁售和收回标价权并大幅度提价等措施,对支持或同情以色列的西方施压,导致美日欧陷入大面积油荒,工业产值平均下降两位数以上,迫使大部分西方国家调整中东政策和立场。

当然,这场甲方制造的石油危机,催生作为乙方的西方建立战略储备体系,形成反制石油托拉斯的市场与战略机制。美日欧相继储备60至90天不等的应急石油储备,特别是自身储量巨大但一直避免开采的美国,长期维持着7亿桶的战略储备并在油价过高时抛售,对冲欧佩克内外产油大国的抬价行为,微调油价在相对合理的区间起伏。

中国自1993年和1996年相继成为石油产品和原油纯进口国,此后,尽管油气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大约15%的占比基本不变,但是,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和汽车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原油进口几乎每10年翻一番,2014年后每年超过3亿吨,2019年竟达5.11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72%。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头号原油进口和消费国,但是,油气的暂时不可替代以及战略储备不足,导致中国不能反客为主,无权决定市场价格,只能借助多元化等渠道分散风险和降低成本。

观察家们也许注意到,在叙利亚危机与战争进程中,中国无视头号石油供应国沙特的怨言与非议,先后六次使用否决权联手俄罗斯等改写叙利亚局势走势和结局,成功挫败变更大马士革政权的战略图谋,同时,也没有本质性伤及中沙友好关系。这次博弈堪称进入原油低价和油源多元时代后,中国作为乙方将强大购买力转化为地缘影响力的成功尝试,但是,依然不能从总体上改变被动接受国际油价的不利地位。如要终结少数产油国左右市场价格的百年格局,只有推动能源革命取得颠覆性胜利,彻底使碳氢能源成为历史。

[作者为著名国际问题学者、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西溪学者(杰出人才)”]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程凯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