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再现补贴战 美团饿了么殊途同归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10-24 22:10:20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卢晓 见习记者 何青汉 北京报道
从校内网和饭否失败中走出的王兴,终于依靠美团点评(03690.HK)跻身互联网公司市值前三的宝座。
10月8日,美团股价开盘迅速飙升,市值成功突破5000亿港元,也成为阿里巴巴、腾讯之后中国市值第三的互联网企业。但从体量上看,总市值652亿美元的美团仍与4423亿美元的阿里巴巴、3874亿美元的腾讯存在较大差距。
与其说美团进入互联网企业第一梯队,不如说其是第二梯队领头羊,况且这只羊还有众多追赶者。比如在外卖领域,10月21日,饿了么口碑宣布以上亿元红包补贴正式进入天猫双11。面对来势汹汹的饿了么,美团则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双11并无补贴活动。
饿了么“食言” 输血追赶美团
以红包补贴争夺市场份额的戏码还在上演。就在上个月,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总裁王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未来不会再有疯狂的补贴大战”。时隔一个月,饿了么便以亿元红包杀入双11战场。
对于此次“食言”,饿了么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饿了么在任何时候,考虑的都不是怎样形式的‘大战’,而是研究用户需求,并满足它。”
长期观察本地生活服务行业人士则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饿了么被阿里巴巴收购后,对于阿里的品牌活动肯定要支持,一方面,饿了么近期不断与阿里系业务进行联动,参加双11可看做是一次延续,另一方面也是迫于市场份额下的压力。”
进入阿里体系后的饿了么虽然在市场份额上有所提升,但一直未能抢占到美团的市场。根据易观发布的《2019Q3互联网餐饮外卖行业数字化进程分析》,今年第三季度美团外卖市场份额占比为53.0%,饿了么及饿了么星选占比则为43.9%,相较于2017年被阿里巴巴收购前两者50.6%和41.8%的市场份额分配差别不大,美团仍具有优势。
在营收层面差距更为明显,饿了么不及美团外卖餐饮业务营收一半。8月份,阿里巴巴与美团先后发布财报。美团2019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二季度营收227亿元,其中外卖餐饮业务营收128亿元,同比增长44.2%。阿里巴巴2019年第二自然季度财报则显示,报告期内阿里本地生活服务收入为61.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该季度美团外卖餐饮业务实现净利润15亿元,也带动了美团点评首次季度整体盈利。相比之下饿了么一直处于亏损当中,饿了么方面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饿了么目前暂无盈利计划表。
登陆港股后的美团面临投资人有较大的的盈利压力,背靠阿里集团输血的饿了么则无虞盈利,饿了么追赶美团的步伐还在继续。
外卖背后的佣金生意
与暂不盈利的饿了么相比,美团不仅交出了盈利的财报,其市值也在近期冲上5000亿港元,一举超越京东、拼多多。这其中,美团外卖业务的贡献“功不可没”。不过,美团并非靠“送外卖”赚钱。
据了解,美团点评营收构成主要分为餐饮外卖业务,到店、酒旅业务和新业务及其他业务三大板块。
此前美团利润主要来源于到店、酒旅业务。今年二季度,美团该业务实现营收52亿元,毛利则为47亿元,毛利率高达88.8%。可以说,占总营收比为23%的到店、酒旅业务,贡献了美团近六成毛利,持续充当美团“利润奶牛”角色。
与到店、酒旅业务业务相比,美团二季度餐饮外卖业务收入128亿元,占营收比约56%,毛利为28.6亿元,占总毛利比36%,而毛利率由15.8%上升至22.3%。对于餐饮外卖业务毛利陡增,美团在财报中表示,毛利上升源于二季度骑手季节性奖励金的降低和规模经济效益下配送成本的降低。
也有观点认为,美团餐饮外卖盈利来源于对商户的“收割”。据了解,平台餐饮收入来源于商户佣金与广告费用,其中商户佣金为主要营收方向。今年以来,不少商户反映外卖平台提高了佣金比例,有媒体报道称今年美团将商户抽佣率提升至22%,此前则在18%左右。
对此《华夏时报》记者向美团求证但未得到正面答复,饿了么则向记者表示目前平台总体抽佣率在15%到20%之间。“今年我们没有在全国商户端推行大幅提高费率的政策,还在争取降低费率。从2019年1月份开始,我们已经为广东、福建、四川等1万余家商户下调了2%-3%的费率,并减免配送费。”饿了么人士向记者说道。
饿了么掌舵人王磊曾对媒体表示“目前整个行业不是特别健康的状态,希望不要用提高扣点的方式来获取流量的红利。”
上述行业人士指出,对于占据餐饮外卖市场半壁江山的美团而言,具有规模效益后对于商户议价权提升,提高佣金比例无可厚非,但另一方面通过“收割”商户利润增加平台利润这种方式的可持续性还有待观望。
无边界的美团 有核心的饿了么
时间回到2018年,这一年4月,阿里巴巴联合蚂蚁金服斥资95亿美元收购饿了么,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套现离场,阿里元老王磊开始掌舵;同年9月,王兴在港交所敲锣,美团正式登陆港股。加之2017年百度外卖便被饿了么以总价8亿美元收购,在外卖餐饮市场头部玩家只剩下两名。
“饿了么目前的任务还是在本地生活领域拖住美团,毕竟美团和阿里很多业务都有交集。”接近饿了么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事实如此,在发展过程中美团被贴上了“无边界”的标签,以团购起家的美团不断拓宽业务范围,与之相伴的则是不断“树敌”。围绕着本地生活领域,美团与阿里巴巴在多项业务中进入同一赛道。
出行方面,2018年美团收购摩拜,与阿里系的哈罗单车争夺共享单车红海,换了打法的网约车业务又上线“聚合模式”,触动高德地图蛋糕;美团营收主力到店酒旅业务则与飞猪处于同一战场;小象生鲜则触及盒马鲜生的新零售业态。
如果说美团的发展路径是聚焦于“吃喝玩乐行”的不断对外扩张,相比之下,负责“拖住”美团的阿里本地生活则以“向内”的方式不断与阿里系其他业务进行联动,其核心仍在于创建更多本地生活服务的场景。
一个向外拓展业务,一个向内打通体系,看似截然相反的发展路径实际上都在流量层面进行争夺。从产品层面上看,美团以毛利较低的餐饮、出行等高频次消费将用户吸引到美团App中,再刺激酒旅这类毛利较高的低频次消费,因此流量入口和用户停留时长至关重要。
上市后的美团,承担着投资人的盈利压力,首次季度性的整体盈利,也获得了资本市场对其市值的认可。但面对诸多领域的竞争对手,其盈利能否保持持续性,又能否撑住5000亿港元的市值,还需要时间去验证。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