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日韩占据海外80%的中药市场份额, 中国如何实现逆袭?

作者:陈岩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6-16 17:06:41

摘要:在海外中药市场上,中国拥有的专利权仅为0.3%,而日韩却占据了70%以上,尤其日本获得了《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方》中的210个古方专利;日韩占据了目前海外80%的中药市场销售份额,而中国出口的中药却仅占5%左右。中国同日韩的差距为何这么大?

日韩占据海外80%的中药市场份额, 中国如何实现逆袭?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岩鹏 北京报道

一组数据,让作为中药发源地的中国非常尴尬。

在海外中药市场上,中国拥有的专利权仅为0.3%,而日韩却占据了70%以上,尤其日本获得了《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方》中的210个古方专利;日韩占据了目前海外80%的中药市场销售份额,而中国出口的中药却仅占5%左右。

中国同日韩的差距为何这么大?

“这是个既受人们关注又跟国家战略有关的话题。”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兰青山近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

兰青山认为,中国在中医和中药的发展上,本质上讲是优于日本和韩国的,因为我国有遍布城乡的中医医院,我国有门类齐全的中药产业,我们国家的报销体系是中西药并重的,《中国药典》收录了600多种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相关的教育体系也非常健全,首都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各省份都有中医和中药方面的院校,但日本没有。

而现实却是另一番景象,日本的中药产品在市场上牢牢占据了统治地位,就连中国人都趋之若鹜地去日本争相购买。

受欢迎的日本汉方

刚刚从日本旅游归国的张可(化名)大包小包拿回来很多“宝贝”,退烧贴、滴眼液、救心丸……

最近几年,到日本买中药似乎成了很多中国人赴日旅游的必选动作,网上随处可见“去日本不得不买的34款神药”这样的帖子。

再往前可以追溯到2016年,在中国遭遇严重空气污染等背景下,日企小林制药出品的“清肺汤DUSMOCK”成为中国游客大量采购的对象,被当做细颗粒物“PM2.5”的对策商品。

当年,核心期刊《中草药》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日本汉方药占据了全世界90%的中药市场销售份额。

中医在日本被称为“汉方医学”,中药被称为“汉方药”,简称“汉方”。南北朝末期,中医传入日本,唐代,日本开始全面学习中国文化。中医学也被日本全盘吸收,并在后世发展成为具有日本特色的“汉方医学”。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日本也曾摒弃过中医药,但到20世纪7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随着日本经济快速现代化,患慢性病、过敏性疾病的国民人数迅速增长,特别是老龄化带来了大量的老年病。西医对此常常无法解决,而中医药(汉方医学)却往往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有近80%的日本人认为,汉方医药治疗慢性病十分有效;60%的日本人认为,汉方药能促进健康长寿。

陶亮(化名)给记者讲了他的一次亲身经历,今年他在日本访问期间得了感冒咽痛,去多家医院药店都买不到抗生素。日本的一个教授对他的行为表示惊讶,从包里拿出一小袋貌似速溶咖啡的东西,这位教授说,“我们日本人感冒咽痛发热都是吃这个的!”

对于汉方,日本民众也非常认可。有关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89%的日本医生会开汉方药处方,处方用汉方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

据记者了解,目前日本6万家药店中,经营汉方制剂的达80%以上。在药局、药妆店的显著位置,基本都能找到汉方药。日本汉方药厂有200家左右,汉方制剂多达2000多种。

日本“帝国制药”生产的贴敷剂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膏体1.8万吨,相当于12亿贴,连接起来可以绕地4.2圈,产量居世界第一。

政府支持与工匠精神

为什么日本汉方如此受欢迎?兰青山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日本的成料做过精选,日本常用汉方来自《伤寒杂病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共294种,中国在生产的中成药有1万多个,可以生产的中成药有6万多个,日本把290多剂做清楚了就行了,在选择范围上日本占了优势。

日本政府给予了大量支持。2001年3月,文部科学省发布《教育核心课程设置》,汉方医学教育被纳入其中。到2004年,80所医科大学全部开展了汉方医学的教育。

而早在1976年,厚生省正式将汉方药列入健康保险,把主要的210个有效方剂及140种生药列为医疗用药,可以进入医疗保险,这样患者个人就只需要承担10%—30%的费用,大大鼓励了汉方药的应用。

此外,日本政府还投资建立了一系列汉方医药研究机构,比如北里研究所附属东洋医学研究所、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和汉药研究所。

“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对日本汉方发展有很大助益,日本企业在中国选材的时候确实比我们要求高。”兰青山说。

据了解,日本对于汉方药中重金属残留量和农药残留量的监控非常严格。日本还专门出台了药材种植规范,要求生产过程中尽量不用化肥和农药,尽可能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对每个环节都有详细记录,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标准化是现代生产的显著特征。标准化后的汉方药不会与欧美标准发生冲突,也更有利于汉方药走出日本国门,被国际市场接受。

在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颁布汉方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汉方药都按这个标准生产。日本汉方药对于鉴别和含量测定的要求非常高,普遍比中国中药标准更为严格。

兰青山提到的另一个原因是,“日本遵从这传统,书上怎么写就怎么做,中国在现代化方面走得很远。”

据了解,现在日本汉方医籍的藏书量仅次于中国,还有20多家汉方医籍出版和翻译机构,每年出版汉方医药书籍100多种。日本还特别关注大陆和港台地区最新的中医药研究动态,在大陆和港台地区设立专门机构,收集所有中医药出版物,为其所用。

占日本70%以上的制药市场的津村制药,为了确保制药原材料的品质,在中国建设了70余处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材种植基地,而中国本土中药企业同仁堂仅仅拥有8处GAP基地。

中国如何实现逆袭?

“药材质量至关重要。”中国中药有限公司科技研发部经理、中药研究副院长、国药种业总经理王继永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

国内流传着一句话:“中医栽在中药上,中药栽在药材上。”

随着中药产业迅猛增长,野生药材资源不断减少,人工栽培成为解决中药资源短缺的主要方式,但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硫磺熏蒸过度等不规范操作,导致药材品质低劣,农残、重金属、二氧化硫、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增加,严重危害消费者生命安全和健康,中药材的安全性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中药材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生产的大量药材原料出口到日本,日本进行加工再把成药卖到全世界。据了解,日本中药的生产原料却有75%来自从中国的进口。

赶超日韩,中国应该从药材原料抓起。

近年来,我国出台多项措施确保中药材质量安全,探索中药材溯源。早在2012年,我国已印发《关于开展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的通知》,支持河北、安徽、四川、广西开展追溯体系建设试点;2015年发布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明确提出,构建中药材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覆盖主要中药材品种的全过程追溯体系;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也将“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纳入其中。

王继永发现,我国中药材质量整体合格率正在大幅提升,目前已经达到84%。

同时,他也注意到,现在进入新时代后,人们对于优质饮片的需求量提升了,不仅需要合格的饮片,还要档次更高的饮片。

“大家的消费需求层次在提升,如果我们传统的模式还是在维持合格的层次,就很难满足现在的大众需求。”王继永称。

在他看来,这给行业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去做供给侧的改革,也就是说能够大幅提高供给侧的药材质量,满足基本需求基础上提高等级质量,还有就是农残和重金属问题,国家药监局在验证过程中,是对验证过程有严格规范的,按照认证规范种的药材,我们认为是安全的。

“除了合格之外,我们还做有机,最大限度降低农残水平,我们公司包括从种源的控制,包括种植的规范化,包括选择产区,包括做全过程的质量追溯,都是为了转型升级,保证全过程质量的具体的举措。”王继永称。

2017年7月3日,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单位成立中国中药协会中药追溯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品牌企业、道地药材基地和追溯服务互联网企业共同建设中药追溯行业服务平台,为国家大健康战略服务。

据了解,《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20年)》已经将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

兰青山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今天我们做经典名方就是要找回中医药古籍上所记载的原本的治疗方法。

“中国的经典名方我们一批一批公布,其实现在市面上已有很多经典名方了,这次是100个,国家还会陆续发布很多批,比如1000个,我们再经过严格的工艺和监管,一致的质量标准,我们的国民会很放心。”他说。

在兰青山看来,日本汉方发展是单方面的,日本基本上没有汉医只有汉药。也就是说,日本的汉方是整个日本医药卫生体系当中的补充要素,而我们国家有个政策是中西医并重,所以在整个医疗体系,包括中药服务、中药监管和中药产业发展等方面,日本本质上讲是落后中国的。

“如果再加上我们严格的监管和制药技术的创新,我相信中药中成药和中药系列产品,在不远的将来,中国肯定会超过日本。”兰青山称。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