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西岛:雨果流放地

作者:林茉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12-14 00:59:00

摘要:根西岛又译作格恩西岛(Guernsey),据说这个名字起源于古斯堪的纳维亚语,意为“孤岛”。

林茉

    “献给这片好客而自由的岩礁,献给古老的诺曼底土地上的这个角落,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高贵而又普通的人民,献给严厉又亲切的根西岛,这里是我现在的避难所,也很可能成为我的葬身地。”这是法国文学大师维·雨果在《海上劳工》的封页上写的献词。彼时雨果被政治迫害逃难于此,谁想落难时还有岛民的热忱接待,实在是雪中送炭之举。而追问起此岛的历史,竟然也如同雨果的身世一般颠沛流离,既然苦难中相遇,也只好说这座岛和这位大师的缘分叫做“同是天涯沦落人”了。

    根西岛又译作格恩西岛(Guernsey),据说这个名字起源于古斯堪的纳维亚语,意为“孤岛”。诚如其名,根西岛是个籍籍无名之地,它没有爱丁堡的艺术盛名,也没有伦敦的首都繁华。这座小岛安静地坐落于英吉利海峡,靠近法国海岸线的地方。

    这座孤岛的形成源于公元前6000年的海平面上升,将这座小岛与诺曼底及英格兰区隔开来。这里曾被列入诺曼底公国的版图,而后又被布列塔尼公国吞并。到了中世纪后,海盗和各国海军部队不断侵扰这座岛屿,二战时期,这里又成为德军重要的军事基地,直到战争结束后,这座岛屿才回到了英国皇室的治下,称为“海峡群岛”(Channel Island)。

    无论从历史或是地理上,都很难区分根西岛的根在哪里。在过去不断被占领又不断被抛弃的岁月中,这座岛从未真正归属于哪一个国度,也从未完全掌握自主。即便如今归入英国版图,却依旧通行着两种货币、两种制度,像是过继给人家的孩子,和主家总显得不那么亲近。这份不亲近,所带来的与众不同,绝非坏事,至少它能长久享受安宁而不被大量拥进英国的游客所打扰,奇妙在于,即使是在英国居住数年的异国人,也多数不曾听说过这个岛屿。因此,在这里,你所看到的,是一个岁月静好的岛屿,无论多少战争和灾难掠过,这里依旧能像50年甚至100年前那样,拥有过去的建筑,过去的街道,过去一切古老的事物,尽管早已物是人非。

两段历史描述下的岛屿

    根西岛上的号角街(Cornet Street)建于1350年,如今面貌与数百年前大有不同,却还残存着当年街上的只砖片瓦。而这条原本无比繁荣的商业街,如今仅有一所百年老店“维多利亚商店”(The National Trust’s Victorian Shop & Parlour),这里保存着百年来的岛民的生活史。在岛的另一侧,有一所德国占领博物馆(The German Occupation Museum),那里有令人沉重的二战历史,阴森的军营场景模拟等。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地点,提供了截然不同的两段历史描述,一段是战争之外的岛屿,一段是战争之内的岛屿,两相对比,既有惊悚亦有欣喜,这样,才算看见了一个完整的岛屿旧时光。

    维多利亚商店所在的建筑,是一座始建于 18世纪的房子。而商店大门的独到设计,也是百年前留下的老古董——手动开关门。

    维多利亚商店中,有一个小而迷人的根西岛传统式客厅展示,这里还原了100年前的根西岛中产阶级家庭的客厅——温暖的炉火,仿真毛绒猫正在午睡,有法国洛可可时代的奢华靠椅,又有窗边暖枕的简单。店长伊丽莎白向我们展示了一只百年前的布娃娃,这种布娃娃也是根西岛独有的,布娃娃的面容和头发都是画上去的,而非常见的用材料造型。

    毫无疑问的是,在这里,可以从店长伊丽莎白那里,听到整个维多利亚时代的根西岛生活,那战前如同蜜糖罐子里一般甜蜜而梦幻的私人生活史。

    德国占领博物馆在根西岛另一侧靠近机场的地方,抵达那里,需要耐心地穿过一条漫长的盘山公路,和许多乡村野舍,才能看见这所博物馆那匆忙粉刷过不久的小屋,而这毫不起眼的小平房里,隐藏着这座岛屿最为悲伤的过去。

    即使在今天,英国人仍旧非常自豪于他们国家,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胜利抵抗纳粹德国,也在20世纪最黑暗的欧洲史上,燃起了自由的火光。然而在史学家纪录了无数政治名人的各种壮举和败笔后,却忘记写下当年的生活史,而德国占领博物馆则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有那么多战时平民,要么为这个理想奉献了自己,要么被战争牵连,失去亲友。

    博物馆里还有一间囚室专门用于纪念根西岛受难的犹太人,他们像所有二战时的大部分犹太人一样未能幸免,但遇难者的名字将永久地挂在墙上,作为悼念。在离开那些褪色的照片和挂在玻璃窗里惨白的囚服的博物馆后,回到这个明媚而安全的现代世界中,才能从过去的苦难中体会当下的美好,如同那只来自维多利亚商店的棒糖一般甜蜜。

雨果大师为向导

    从港口正对着的一条小山坡往上爬,穿过数十座看似普通却都挂着故居名牌的楼宇,在一座悬挂英法两国国旗的建筑外停下,那座看似毫不起眼的白楼,就是法国文学大师维·雨果的故居。

    彼时雨果被驱逐于此,岛民们冒着大雨站在码头上迎接他的到来,仿佛他并非被流放至此,而是光荣的受邀而来。15年在此流放的生涯,根西岛成为他文学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站,他也在此完成了他的三部小说,其中一部为《悲惨世界》,而《海上劳工》则完全是他对根西岛的致敬。在《海上劳工》中,雨果全部使用了根西岛的真实地名,甚至文中提到的“乱葬岗”和“鬼屋”尚还留存在岛上。因而这本小说几乎是这个岛屿最好的游览手册。以大师为向导,实在不能不说是份荣耀。

    尽管流放之初,雨果在此生活极其拮据,却还是不改其奢侈本性,每日除了在家写作,就是在街上四处购买中国古董,雨果对中国的情感自无法言表,但从他特地装潢了一处“中国客厅(Salon chinois)”在这座故居中,就可知其对中国文化的崇拜。而收藏中国古董这一行径也因为这位大师而保留下来,在距离雨果故居不远的另一条街上,就有许多古董商人专做中国古董的生意。古董架上还放着雨果当年写就的《根西岛纪事六册》,里面不乏大师信手拈来的中国古董淘货经验。

世上最小的教堂

    根西岛上有一座教堂叫“小教堂”(The Little Chapel),它耸立在一座一人高的小山坡上,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这座教堂的过道小得仅能容一人通过而已,就算是设置圣像的殿堂里,也只能站进四个人。据传这大概是全世界最小的教堂。多年前,一位主教曾到此布道,由于教堂太过狭小,所有人都只能站在圣殿之外,从山坡下仰望站在殿外的主教。

    这座教堂建于1914年,由Déodat设计建造完成,他的设计构想是制造一个融合了法国的拉斯科洞穴(Lascaux Grotto)和法国圣庇护十世圣殿相融合的微型版本。这座小教堂采用贝壳以及破碎的中国陶瓷修建而成,色彩绚丽夺目,与同时期的西班牙建筑设计师安东尼·高迪的手法极为相似,但根西岛小教堂却不似高迪那般强调色彩对比度且刻意排列,而是完全随意地拼贴而成,也因而更有细节可观。

    这里更是宁静的所在,独自一人穿行在教堂如洞穴般昏暗的小偏殿里,唯有一缕淡淡而柔和的光线透过绘有圣像的玻璃,像圣光一般在黑暗中指引前方,此时凡尘俗事将无法侵扰,只需在那狭小的偏殿里小坐一会儿,再走回到阳光下,就如一个全然崭新的开始一般。

    离去前,必将在此留下一张合影,不为未来与人炫耀,只为来日想念时,记起曾经走进过一个如同童话一般的世界。

航海文化

    对于这个岛屿来说,最重要的部分,是码头,这里是他们文化传袭的所在,也是他们历代为生的所在。

    这座岛屿曾经住满了渔民,而今这不再是一份令人向往的职业,岛民们却依旧保持着彼时对航海的热衷,而航海则是这个岛上永盛不衰的主题。岛上的男人们表现自己男子气概的方式就是在根西岛的港口上拥有一艘游艇。适逢复活节假期,男人们脚穿橡胶靴,套着件脏兮兮的短袖衬衫,邋遢地在码头上打理船舱,脸上却还写着长期待在办公室里的苍白。本地人Oliver说,英国今年的春天来得尤其晚,所以还不到出海捕鱼的时候,也就没能碰上码头最热闹的时段。

    这个岛屿对航海的热衷体现在各方各面,大部分的本地餐馆里摆放的都是与航海有关的物件,废弃的船锚被扔在墙角,餐桌上放着鱼儿模样的小花瓶。时常还有喝醉的老人赖在吧台,絮絮叨叨地说自己当年海上的雄风。

    对航海的热爱,在这里连女人也不会幸免,服装店里最热门的衣服是航海风格的风衣,尽管当地的气温还很低,街上的本地姑娘们早早穿上了春装,都是干练得直接可以下海捞鱼的模样。

博物馆城堡

    在根西岛的码头上,有一座立于礁石之上的城堡叫“号角城堡”(Castle Cornet),距今有800余年的历史,最初由诺曼底公爵下令建造,而后这里一直是根西岛的总督官邸,无论之后这座岛屿被哪个国家侵占了,这里总是司令的首府。大约是为了纪念那些战时岁月和逝去的战友们,城堡至今依然在正午12点鸣炮,如遇到节庆,还有一番礼节性表演,诸如皇家军队立正步等,倒是比英女王宫殿外站立不动的卫兵有趣味。

    这座城堡而今算是被博物馆彻底占领,这里的所有房间几乎都是开放的,因此内设有5间博物馆。他们依次是:科内特城堡历史博物馆、201中队博物馆、海事博物馆和海上艺术画廊, 根西岛皇家轻步兵博物馆和皇家民兵博物馆。

    其中海事博物馆收藏了许多人类早期文明的珍品,画廊部分也收有许多名家的作品,甚至藏有雨果当年在根西岛居住时所画的油画,尽管雨果并非是优秀的画家,但其真迹还是因罕有而昂贵。

    走完博物馆,城堡里还有许多小径值得一探究竟,如去往监牢的“囚徒之路”,可以望见根西岛全景的城堡顶层,布满大炮的炮台,精心浇筑的城堡花园等。如若逛得累了,也可去城堡咖啡馆避避海风。城堡商店里,还贩卖着遍地难寻的根西岛的吉祥物——驴子的小布偶。

    这座城堡比看上去的要大,因而其官方网站上明确标注此地需要至少三个小时才能看完。但如果游客直等到最后一小时才开始游览此地,城堡的工作人员或许法外开恩,特准其多留一会儿,但却可能有额外的收费。

    如果不惧怕疯狂的海风,也可沿着城堡外那条小路去往灯塔,尽管这座灯塔不对游人开放,但天气好时甚至可以从此处隐约看见法国海岸线。只是通往灯塔的小路并不宽敞,路的两侧就是冰凉的海水,因此得步步为营,以免被海风吹落海里。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