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ESG公开课」一场鞋服业绿色突围:拆解李宁ESG“硬科技”底色

作者:黄兴利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5-04-23 16:17:44

摘要: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下,ESG(环境、社会与治理)理念已从概念层面深度嵌入企业战略,成为衡量企业长期价值的核心指标。对于服装产业这一全球碳排放与资源消耗大户而言,绿色转型已升级为“必答题”——尤其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服装生产国与消费市场,行业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全球供应链的绿色化进程。

「ESG公开课」一场鞋服业绿色突围:拆解李宁ESG“硬科技”底色

(李宁门店环保陈列区域)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黄兴利 北京报道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下,ESG(环境、社会与治理)理念已从概念层面深度嵌入企业战略,成为衡量企业长期价值的核心指标。对于服装产业这一全球碳排放与资源消耗大户而言,绿色转型已升级为“必答题”——尤其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服装生产国与消费市场,行业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全球供应链的绿色化进程。

在消费者环保意识觉醒、资本市场ESG评级敏感度提升多重驱动下,中国运动鞋服品牌如何推进可持续发展实践?就行业绿色转型路径热点话题,《华夏时报》记者在近日对李宁(02331.HK)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解码这家国产运动龙头企业如何通过全产业链绿色重构,走出一条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化布局的进阶之路。

鞋服业绿色转型思路

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营业收入达49532.1亿元,展现出产业稳健发展的强劲韧性。而与此同时,在“双碳”目标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语境下,中国鞋服产业正集体站在绿色转型的十字路口。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董事局董事、中国管理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吕建中在4月23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提及了他近期参与的一个关于提升企业ESG水平的咨询案例:一家供应链企业在转型服务国际品牌过程中,因ESG指标不达标面临被剔除出供应链的风险。“供应链已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和韧性的关键因素,对于尚未涉足可持续商业的鞋服企业而言更是主要瓶颈。”他进一步表示,一些企业常抱怨活不下去,实则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而这条正确路径便是可持续商业。

作为行业头部企业,李宁给出的思路是,从原料、工艺、回收再利用、生态循环四个环节出发系统性构建环保产品“全链路”。4月20日,李宁于成都春熙路银石广场落地“李宁Nature自然空间”限时快闪,全方位展现其在推动运动鞋服环保科技、构建环保产品“全链路”过程中的实践成果。

在本次活动前夕,李宁方面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称,李宁的环保产品全链路覆盖原料、工艺、回收再利用、生态循环四个环节,研发创新主要聚焦于材料科技和生产工艺这两个相辅相成的层面。

一方面,材料作为鞋服生产的基础,绿色化变革是突破口,李宁长期关注生物基材料的应用与市场推广,该类材料核心取自每年可重复生长的植物性可再生原料,以2022年推出的李宁䨻丝鞋面为例,取材于蓖麻油,目前,运用生物基材料的李宁跑鞋产品已突破1000万双。

另一方面,生产工艺的绿色革新是降低能耗和排放的重要手段。根据公开资料,李宁在一些环保服装的染色工艺环节推行无水着色技术与植物染色工艺,其中无水着色技术可使得单件产品耗水量减少约40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20天的饮水需求。

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是李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另一重要方向。“在服装方面,李宁大量采用再生环保纱线,目前已经累计推动超过1.9亿个回收塑料瓶的再利用,同时在其生产过程中能降低能耗、水耗,2024年通过使用再生纱线,相比原生涤纶碳减排量达到2283吨。”李宁方面表示。

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研发突破是关键力量。据悉,在鞋产品领域,一双运动鞋通常由超过30个“配件”构成,其结构复杂性和功能性需求使得全降解技术的应用成为行业难题。但李宁在2020年便启动了对全降解鞋的研究工作,持续联动产学研资源,与生态伙伴紧密合作,在2024年取得关键突破,实现专业运动鞋的降解率超过80%,达到行业可降解相关标准,李宁也因此成为首家实现专业运动鞋全降解的中国运动品牌。

技术投入需“长期主义”

从市场影响来看,消费者对于环保、可持续产品的需求正不断上升。不过不容忽视的是,中国服装品牌在ESG与绿色循环经济发展中也面临诸多挑战。

当谈及当前鞋服行业在ESG实践中面临的痛点时,李宁相关负责人也对《华夏时报》记者坦言,运动鞋服产品在环保探索方面确实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与成本压力、功能性材料瓶颈以及工业化量产难题等。

对于鞋服行业如何突破ESG瓶颈,吕建中建议,鞋服企业应加速绿色转型步伐,并且正确认知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的平衡关系,“在环保材料研发、绿色生产工艺优化、资源回收利用技术提升等方面的投入,不仅能够实现降本增效,还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为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以李宁公司为例,通过应用无水着色技术与全降解技术,获得了既降低能耗和水耗、又提升了产品的环保性能、市场认可度的多重效益。”

“技术研发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和持续努力的过程,从实验室研究到规模化量产,中间需要经过无数次的试错与优化改良。但是,随着社会对环保的不断重视,技术的不断普及、应用与推广,其成本也将不断下降,最终达到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李宁方面表示,“另外从消费者角度来说,理想的环保产品,是在性能满足的基础上实现环保,所以我们会持续关注、研发自带环保属性的鞋服材料,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功能性、舒适性体验。

为了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李宁在研发投入上可谓不遗余力。2015年至2024年,李宁累计投入研发超35亿元,2024年研发投入增速达9.3%,跑赢营收增速。而环保,正是李宁研发创新方向中的一环。

当前,政策环境为服装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去年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中提到,要求大力推动包括印染等在内的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广节能低碳和清洁生产技术装备,推进工艺流程更新升级。此外,文件还提及,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推广资源循环型生产模式,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目前国家层面十分重视绿色发展,从品牌角度,我们需要持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供应商紧密合作,推出更多既能满足消费者功能需求,同时具备环保属性的产品。”李宁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近年来,李宁在环保产品及环保技术探索方面,已从点状突破进入到体系化阶段。国际权威指数机构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去年公布的2024年最新的ESG评级结果显示,李宁ESG评级升至BBB级。反映在市场层面,绿色转型也在持续释放强劲动能。2024年李宁集团全年收入实现3.9%的稳健增长,达到286.8亿元,净利润达30.1亿元。

面对行业绿色转型的大趋势,业内专家对本报记者指出,唯有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与资本协同,加速形成“原料-生产-品牌”的闭环生态,方能推动成本曲线向下突破,实现ESG战略与商业价值的平衡。

吕建中同时提醒,鉴于鞋服行业产业链条冗长、供应商众多、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关联复杂等特性,单靠一两家企业的力量难以实现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因此,行业应发挥务实、高效且具备赋能机制的推动作用,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相关标准与规范落地实施;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搭建学习、借鉴ESG最佳实践的平台,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工具、方法与技术支持;建立绿色供应链合作机制,实现资源与技术的共享。

对于鞋服行业在ESG与绿色循环经济领域的发展,经济学者盘和林也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技术与成本的双重压力,绿色技术研发和再生材料应用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短期内可能降低企业利润率,而当前很多鞋服产品报价不高,很难覆盖技术成本。他进一步指出,未来3-6年,关键突破点还是在材料上,面料既要符合环保要求,又要符合潮流需求,又不能千篇一律,要找到完美的鞋服面料难度不小,而一旦找到,很可能引领新的鞋服潮流。

责任编辑:卢晓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