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吞噬利润,失信阴云笼罩,新华制药转战保健品难破集采困局|财报异动透视镜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近日,新华制药(000756)发布2024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为84.66亿元,同比增长4.51%;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4.7亿元,同比下降5.33%。对于业绩下降,新华制药表示系市场竞争、主导产品价格下降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新华制药产品毛利率为24.11%,较2023年的29.52%有所下降。而从基本面来看,作为以化药为主营收入的企业,新华制药的毛利率此前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对此,同类企业的内部人士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透露,“上述情况,通常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常常采取价格战策略,导致产品售价下降,进而影响毛利率。此外,如医保政策的调整、药品集中采购等,对化药企业的毛利率产生负面影响。而原材料、人工等成本的上升也会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毛利率下降。”
增收不增利
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华制药”)于1997年上市。公司从事开发、制造及销售化学原料药、制剂以及化工产品;公司的主要产品有解热镇痛类原料药、片剂、针剂、胶囊剂、医药中间体,以及“新华牌”心脑血管、抗感染及中枢神经等多类药物。
作为我国第一家化学合成制药企业,系全球重要的解热镇痛药生产和出口基地,其中解热镇痛类产品实际市场份额接近40%。据年报数据披露,2024年公司的化学原料药营收超过27亿元,同比有所下降,而制剂营收则超过了40亿元,同比增长了11.91%,医药中间体及其他营收也超过了16亿元,同比增长了23.56%
而从近几年来看,新华制药的业绩乏善可陈。新华制药的财报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新华制药净利润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2021年到2024年该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5.60亿元、75.03亿元、81.01亿元、84.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3%、14.37%、7.97%、4.51%;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9亿元、4.11亿元、4.97亿元、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9%、17.97%、20.79%、-5.33%。
对于业绩下降,新华制药表示,主要原因是本集团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为巩固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扩大经营规模,部分主导产品价格下降。此外,市场需求普遍下降,使得公司需要通过降价等手段来保住市场份额。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我国原料药行业第一梯队包括普洛药业、特能科技、新和成等企业,年营业收入均超过100亿元;第二梯队以华海药业、新华制药、浙江医药、九洲药业等企业为主,年营业收入在50亿元到100亿元;第三梯队包括天宇股份、亿帆医药、健友股份等企业,年营业收入在50亿元以下。
从新华制药立足的原料药市场来看,据了解,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已形成清晰的竞争格局。这意味着,处在较领先位置的新华制药,被众多企业前后夹击,竞争压力与日俱增。
尽管新华制药的营业收入有所增长,但其毛利率和净利润均有所下降,反映出公司在成本控制和产品定价方面面临一定的挑战。2024年新华制药产品毛利率为24.11%,较2023年的29.52%有所下降。从各个产品来看,其毛利率均有所下降。其中,解热镇痛类等原料药,片剂、针剂、胶囊剂等制剂,医药中间体及其他产品毛利率分别为34.61%、26.27%、1.5%,分别下降5%、3.39%、4.21%。
而新华制药的毛利率此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22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的三大类产品,解热镇痛类原料药实现收入14.97亿元,毛利率为30.77%;片剂、针剂、胶囊剂等制剂实现营收16.26亿元,毛利率为24.10%;医药中间体及其他实现营收5.41亿元,毛利率仅18.50%。新华制药的综合毛利率为26%。公开数据显示,化学制药板块上市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为48.18%。
首张失信罚单
据悉,新华制药一直注重研发,2024年公司共有7个产品9个规格获得一致性评价批件,其中碳酸氢钠注射液(10ml:0.84g)系全国首家过评;共获得新产品生产批件27个,其中制剂新产品批件22个、原料药新产品批件5个,多个产品在研。
但从财务数据来看,新华制药的研发投入在2024年略显“缩水”。2024年该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88%,较上年同期减少0.3个百分点。2022年、2023年,该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是4.61%、5.18%。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新华制药持续推动转型。新华制药提到,将把医美类产品、保健品业务发展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加快构建新华特色电商业务,拓展新领域。据悉,目前新华制药已有三款高纯度鱼油保健品上市。收购外资鱼油精炼厂家是其加码非药业务的举措之一,但从结果来看,探索效果有限,未能带来明显业绩增长。后续交易如何展开以及顺利收购后如何提升其盈利贡献,仍是不小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各省市陆续实施“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后,全国首张失信行为的罚单曾花落新华制药。2021年2月,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官方网站发布“对山东新华制药有限公司维生素B6产品处理结果的通报”,因存在瞒报失信行为,新华制药受到了取消该药品挂网资格一年的处罚,同时新华制药的失信行为被记录在案。
新华制药作为第一家A+H股双重上市医药企业,虽然涉事维生素B6并非企业的主要盈利产品,但依然在业内激起了不小的波澜。据悉,国家医保局官网公布了《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的操作规范(2020版)》,明确对药企产品价格或营销行为设定统一信用等级评定,并与药品集采进行联动挂钩。“对于失信等级评定为‘严重’的医药企业,除提醒告诫、提示风险外,应限制或中止该企业涉案药品或医用耗材挂网、投标或配送资格,限制或中止期限依据医药企业信用修复行为和结果及时调整。”
责任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