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液晶主板制造商视源股份加码机器人战略,“两条腿走路”短期难解盈利困局

作者:胡梦然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5-03-19 20:51:32

摘要: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视源股份表示,公司持续在机器人领域进行战略布局,深入研究机器人关键技术,打造具备实际应用价值的下一代机器人,切实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此举被市场认为是进军机器人领域的信号。

液晶主板制造商视源股份加码机器人战略,“两条腿走路”短期难解盈利困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梦然 深圳报道

近日,有消息称,视源股份(002841.SZ)正考虑赴香港第二上市,公司已邀请银行参与可能进行的股票发行。对此视源股份证券部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我们关心海内外资本市场的发展动态,一切以公告为准。”

公开资料显示,视源股份主营业务为液晶显示主控板卡和交互智能平板等显控产品的设计、研发与销售,旗下拥有希沃和MAXHUB两个品牌,分别应用于教育和商用领域的交互平板。公司近期在投资者互动中披露,其业务覆盖部件、教育、企业服务、海外市场及新兴领域五大板块。从经营架构看,教育业务与企业服务构成其核心应用场景,海外及新兴业务则为战略拓展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视源股份表示,公司持续在机器人领域进行战略布局,深入研究机器人关键技术,打造具备实际应用价值的下一代机器人,切实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此举被市场认为是进军机器人领域的信号。目前公司尚未公开2024年各细分业务的具体收入贡献。

多家科技公司涉足“机器人”领域

视源股份表示,经过近十年的积累,公司在机器人业务方面已具备一定技术储备,涵盖视觉感知与导航、触觉感知与反馈、机器学习、电机及驱动、运动控制、整机设计等核心研究方向,机器人相关专利申请总量超600项。在商用领域,公司目前主要聚焦于服务类机器人的研发和解决方案的制定。未来,公司将持续在机器人领域进行战略布局,深入研究机器人关键技术,打造具备实际应用价值的下一代机器人,切实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事实上,随着机器人概念爆火,众多科技公司相继宣布涉足该领域。今年年初,中坚科技(002779.SZ)宣布,公司涉足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受外部市场和技术研发进度等各种因素影响,在人工智能机器人业务领域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尚未对公司业绩产生贡献;以轮胎模具开发为主业的巨轮智能也公布,公司机器人产品主要是机器人核心零部件RV减速器,冷链物流、机器人抛光打磨等自动化集成线。

近日,美的集团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样机正式对外曝光。对此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TO卫昶表示,美的集团旗下拥有工业机器人业务,对机器人的理解相对深刻,十分看好人形机器人赛道。公司现在的策略是“两条腿走路”。

同样是“两条腿走路”,机器人的加入能否让视源股份走得更远?

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视源股份在机器人领域进行战略布局,具备技术支撑与协同效应。视源股份的显控技术和嵌入式系统为其机器人业务提供了坚实基础,存在显著协同效应,从这一方面来看,有助于打造高效、智能的机器人产品。

“视源股份的显控技术有助于提高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和显示效果,而嵌入式系统则为机器人提供稳定、高效的运算平台。此外,液晶显示与机器人技术的结合,有望产生协同效应,推动双方共同发展。”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两化融合委员会副会长吴高斌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盈利困局何解?

目前视源股份尚未公开2024年各细分业务的具体收入贡献。但其2024年全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4.57亿元,同比增长11.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72亿元,同比下跌29.07%。受客户预算收紧、市场竞争加剧、部分原材料成本上涨、主要产品收入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

涉足机器人领域能否解决视源股份目前的盈利之困?

“短期内,机器人业务不太可能贡献实际营收。因为从技术研发到产品成型、市场推广,再到获得客户认可并实现销售,需要一个较长周期。长期来看,视源股份需克服诸多商业化难题,一是市场认知度低,需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品牌推广,让客户了解并接受其机器人产品;二是成本控制,要在保证产品性能前提下降低成本,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行业标准和法规限制,不同行业对机器人的安全、性能等标准各异,需适应并满足这些要求,才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在吴高斌看来,机器人业务短期内可能难以贡献实际营收,一是研发投入大,机器人技术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二是市场推广难,机器人产品市场推广需要较长时间,用户接受度有待提高。

同时他分析道,当前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竞争焦点主要集中在AI感知、运动控制和人机交互等方面。涉足企业要在此领域取得突破,需要克服以下关键技术壁垒,一是AI感知:提升机器人的环境感知能力,实现对复杂环境的实时识别和处理;二是运动控制:优化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提高运动精度和稳定性;三是人机交互:提升机器人的自然语言理解和情感识别能力,实现更自然、高效的人机互动。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