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李翠利:建议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两会声音

作者:石文君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5-03-07 16:04:28

摘要:社会力量如何更好地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公益组织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乡村本土文化,与村民共同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华夏时报》记者就以上问题对全国人大代表李翠利进行了采访。

全国人大代表李翠利:建议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两会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李翠利/受访者供图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石文君 两会报道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

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是村民们心灵的滋养剂,更是乡村凝聚力的黏合剂。正如《2025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加强文明乡风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发展乡村文化,不仅能够唤醒村民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自豪,还能激发他们主动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然而,当前乡村文化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还存在文化设施基础薄弱、财政投入不足、从业人员匮乏、业务指导不到位等问题,这使得乡村文化振兴在发展速度和建设成效上受到了一定限制。为此,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妇联主席李翠利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建议》(下称《建议》)。该《建议》提到: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和重视以乡土人才为主的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服务建设,鼓励新乡贤、社会组织等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带动乡村文化事业繁荣与经济发展。

社会力量如何更好地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公益组织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乡村本土文化,与村民共同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华夏时报》记者就以上问题对全国人大代表李翠利进行了采访。

社会力量为乡村文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记者了解到,李翠利于2008年在自家超市里开设了“微光书苑”,希望能够丰富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收何费用,无需任何证明,零门槛借阅”是微光书苑的特点,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微光书苑已成为村民们阅览,看电影以及其他文娱活动的综合活动室,附近乡镇的村民也开始加入“微光书苑”,把超市的一个小空间留给书架,供村民们免费阅览。

李翠利曾表示,“微光书苑”发展最多的时候,曾经有20多家,全部是村民自发参与的,都是自费运营,能坚持到最后的书苑并不多。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村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李翠利当选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对乡村文化建设进行了调研。

“乡村文化设施基础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比较薄弱,而城市有配套完备的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城市书房等场馆,我还关注到城市里有咖啡书屋、各种特色书店等比较个性化且有持续活动开展的公共文化空间,并且有相对专业的器材、资料、师资资源等。”李翠利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李翠利在《建议》中指出,要设立村文化专员岗位,强化文化市场监管;重视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支持机制;提升乡村文化建设从业者素养,缩小供需差距。

李翠利强调,在村“两委”干部中遴选具备一定文化素养的委员担任村文化专员,负责乡村文化市场的上报、引导与监管工作,加强对乡村文化活动的政治引领,确保各类文化活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避免低俗、虚假宣传误导乡村留守老人,维护乡村文化健康发展。

在支持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李翠利表示,一是解决编制与待遇问题。为农家书屋、文明实践站等配备专职管理员,解决其编制、工资及待遇问题,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二是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和重视以乡土人才为主的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服务建设,鼓励新乡贤、社会组织等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带动乡村文化事业繁荣与经济发展。

如果社会力量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中,公益组织与村文化专员的工作内容是否会出现重叠?社会力量如何尊重理解乡村本土文化,做好文化服务?

李翠利认为,村文化专员与公益组织的工作内容并不重叠,而是相互配合,为乡村文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公益组织给乡村文化建设和发展会带来新的活力,注入新的理念和动力,也同时会带来好的活动形式和方法,村文化专员身在乡村,更理解和了解父老乡亲的需求和接受能力,能够把公益组织的新理念和方法转化成父老乡亲可以理解,可以接受,可以感受的文化活动和文化影响。”李翠利说道。

不仅是阅读,更是陪伴

据公开资料,“微光书苑”运营初期,李翠利为了吸引更多村民和青少年阅读书籍,特别推出了奖励措施,只要来看书,就可以获得糖果等小零食奖励,如果写读后感,还会奖励一个笔记本。渐渐地,来看书的村民多了,李翠利便开始举办各类读书活动,还开启了陪伴阅读等志愿服务活动。

李翠利曾表示,在乡村的家庭关系中,父母很少与孩子深度沟通交流,不知道如何科学教育孩子,而“微光书苑”不仅是孩子们看书的地方,更是开阔眼界,满足孩子们陪伴需求的知识驿站。志愿者们通过陪伴孩子们阅读,在深度交流过程中,辅助培养孩子们健康的心理状态。

而“微光书苑”的公益力量,并没有局限于李翠利的超市以及附近的乡镇,反而辐射了更多的小店。

据了解,2024年12月,新华书店总店与网商银行公益小店联盟联合发起了“1平米书架”公益行动,通过在街边小店设置微型图书馆,让书籍重新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该公益行动采用政企共建模式,由金融机构与出版单位承担书架定制、更新及维护费用,社区小店提供1平方米空间,放置书架,实现家门口就能看书的便捷阅读体验。

而这一公益行动的创意来源,就是李翠利一直在运营的“微光书苑”。对于乡村文化建设,李翠利认为这不是一朝一夕或是一场或几场活动就可以立竿见影的,需要长期不懈,久久为功。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