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恒生科技指数飙涨40%,中国资产价值重估进行时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帅可聪 北京报道
2025年2月27日,当“雷军短暂登顶中国首富”的消息登上各大社交媒体热搜榜,90后投资者小恒(化名)看了眼自己的股票账户,脸上略显欣慰,那只半个月前买入的恒生科技ETF已经实现了大约15%的收益。
“如果我在1月13号买的话,现在收益已经超过40%了。不过,我这水平肯定买不到最低点,能挣10多个点我也很满足了。”小恒说。
今年以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AI大模型取得技术突破,成为点燃本轮行情的导火索。全球投资者看到中国科技产业的巨大潜力,港股、中概股涨势如虹,恒生科技指数近日一度突破6000点大关,创下2022年以来纪录新高;A股市场整体表现虽然相对逊色,但同样明显上扬,上证指数频创年内新高。
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对时代变革往往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嗅觉。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认为,随着DeepSeek等一批国产大模型震惊世界,中国创新能力获得全球认可,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中国科技龙头企业正在摆脱长期以来的估值折价,迎来价值重估。
市场人士指出,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并非短期行情,而是长期趋势的起点。不过,若短期市场情绪过热,波动在所难免,甚至随时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
港股狂飙迭创三年新高
作为一名90后投资者,小恒已有8年多的A股投资经验,曾有过手中股票连续涨停的欣喜,但经历更多的还是“关灯吃面”时的心灰意冷。
去年开始,他决定转变投资策略,不再碰个股,只买指数ETF。“买指数更灵活,不用费尽心思研究个股,而且港股、美股、日股的都能买。DeepSeek爆火后,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买点恒生科技ETF。”小恒说。
自1月13日以来,港股迎来了一轮强劲上涨行情,DeepSeek主题的火热表现迅速点燃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市场情绪显著回暖。1月13日至2月27日,恒生指数累计上涨逾25%,恒生科技指数更是飙升了近40%,在全球主要股指中遥遥领先。
从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来看,1月13日至2月27日,小鹏汽车股价累计飙升了86%,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均上涨了78%,阿里巴巴涨幅亦高达70%,小米集团则上涨了58%。其中,中芯国际、小米集团股价近期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A股市场表现虽然不及港股出色,但也有着不俗的表现,上证指数在震荡中逐步上扬,已经收复了年初的全部失地。截至2月27日收盘,上证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超1%,科技股主导的科创综指年内累计大涨超15%;分行业来看,申万一级行业计算机板块年内累计大涨超20%,机械设备板块涨逾16%。
市场观察人士分析指出,中国科技板块本轮行情始于DeepSeek的高效率模型,但科技资产爆发的催化因素其实远不止DeepSeek。在产业链维度,近期中国科技成就全面涌现,如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春晚惊艳亮相;基本面维度,如智能手机、平板以及智能穿戴产品进“国补”,正推动下游消费电子产品的销售以及上游芯片需求;而在政策端,民营企业座谈会极大地释放了国家支持民营经济与科技产业的积极信号。这些都在一定程度拓宽了中国AI产业链的想象空间。
“民营企业座谈会出席企业科技含量较高,体现了当前产业导向,有效的提振了权益市场的风险偏好,尤其是科技成长方向。”知名私募星石投资相关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外资回流与估值洼地效应
想象空间足够宽广的同时,估值足够便宜,也是近期港股领涨全球市场的一个主要原因。
2021年至2023年,港股市场连续三年下挫,2024年虽然有所反弹,但估值依然存在巨大修复空间。截至2月27日,恒生指数市盈率为10.3,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为24.4,港股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安全边际较高,资金吸引力大。
今年以来,内地投资者对港股市场热情高涨,国内资金持续南下买入港股。Wind数据显示,2025年1月,南下资金月净流入额约1256亿港元,创下2021年2月以来单月新高;而在截至2月27日的2月份,南下资金月净流入已达1408亿港元。
此外,随着2月份以来美元指数持续回落,人民币汇率相对走强,海外资金也在积极买入中国科技资产。一个例证是,港交所2月27日发布的最新文件显示,国际知名资管机构贝莱德在阿里巴巴的持股比例于2月24日从4.93%升至5.01%。
高盛、德银、美银等外资机构近期密集发声,表示看好中国科技产业发展前景。高盛在最新研报中表示,随着DeepSeek的迅速崛起,中国科技股迎来了重新估值的重要机遇期,继续维持对MSCI中国指数的超配评级,并且预测今年该指数有望实现14%的涨幅。德银则表示,中国的颠覆性创新力正重塑产业竞争格局,预计中国股票的估值折价将逐渐消失。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记者分析表示,“目前美联储虽然推迟降息,但是美国已经进入到降息周期是个不争的事实,中国DeepSeek横空出世,打消了很多投资者对于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可能会被美国‘卡脖子’的担忧。外资这一个月以来蜂拥而入,重新来到港股市场抢筹。”
港股受宠的同时,估值偏高的美股市场近期连续下挫,英伟达股价多次大幅下跌。截至当地时间2月27日,纳斯达克指数年内已累计下跌近4%。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杨超认为,DeepSeek的横空出世,标志着全球AI技术竞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短期来看,其技术路径的突破直接撼动了美股科技股依赖高算力堆砌的商业模式。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美股市场下行背后,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预期悲观。近期美国房地产、消费者信心、服务业活动普遍走弱,尽管美联储自去年9月开启降息周期,至今已累计降息了100个基点,但长端利率并未显著下降,这阻碍了对利率敏感的房地产行业的复苏。
过去一个月,由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门在削减财政开支方面进展迅速。一方面,推出了针对联邦雇员的“买断计划”,预计联邦政府裁员比例或在5%—10%左右,这意味着最终或有10—20万联邦雇员被迫换工作;另一方面,对政府不当支付的审查范围扩大,强制性支出也将遭到削减。
中金公司的肖捷文等分析师在一份研报中指出,关税的不确定性,政府支出削减的紧缩效应,以及持续的高利率环境是导致美国经济数据走弱的主要原因。往前看,美国经济基本面仍然稳固,但随着逆风因素增多,要开始关注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在逆风因素消退、或者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友好型政策(如减税、放松监管和降息)得到落实之前,对美国经济持更加谨慎的态度。
价值重估并非短期行情
在当下这波火爆的科技股行情背后,以迅猛之势持续发展的AI,将影响着诸多行业的发展轨迹。就像一把万能钥匙,悄然开启了各行业转型升级的大门。
杨超在研报中分析指出,AI产业链相关板块及指数涉及上游、中游、下游多个领域。上游包括算力板块、数据板块,算力又包括服务器、芯片、IDC等细分板块,数据又包括数据采集、加工、存储与管理;中游包括算法模型板块、软件硬件、网络安全板块等;下游涉及应用、端侧等,具体涉及金融、教育、医疗、交通、消费等领域。
他表示,当前DeepSeek通过其低成本、高性能和开源策略,正在重塑多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对各行业的影响是广泛且深远的。例如在制造业领域,AI可以在生产环节用于线上质量检测、故障预测等,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不良品率;在医疗领域,AI可辅助医生进行病理分析与影像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助力新药研发缩短研发周期;在金融领域,风险控制上帮助金融机构识别潜在风险,挖掘市场数据为投资者提供更精准建议;在教育领域,AI能依据学生学习习惯、兴趣和能力,提供定制化学习方案,实现个性化教学。
然而,自1月中旬以来,港股恒生科技指数已经累积了大约40%的涨幅,A股科技相关板块也有较为可观的涨幅,这一轮价值重估行情还能延续多久?一些市场研究人士认为,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并非短期行情,而是长期趋势的起点,但若短期市场情绪过热,波动在所难免,甚至随时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
中金公司研报分析称,港股本轮反弹的本质是建立在对科技趋势的乐观情绪上、自下而上驱动的非常典型的结构性行情。宏观叙事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长期有待验证、短期不能证伪的情况下,对于未来预期计入的程度多少,就直接决定了不同投资者对于空间的判断分歧。谨慎者更多看到的是短期在估值、情绪和技术面的透支、以及未来预期兑现的变数;乐观者更多看到的是以此为契机带来的更大估值重估、资金重新配置、企业创新能力和资本开支意愿、甚至整体宏观叙事的转变可能。
对于A股行情的持续性,陈果认为,最重要的是国内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包括前沿技术在全球的竞争优势、持续的产业催化(前期看资本开支增长、中期看端侧渗透率和爆款应用出现)、上下游景气验证等。只要产业仍处于高速发展和景气验证阶段,未出现估值过高和主动权益大量超配的情况,“人工智能+”行情都有望持续,并成为全年市场主线。
杨德龙认为,市场存在大量的获利盘,可能造成市场震荡加剧。但是如果从中长期来看,调整就是上车的机会,因为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真正走向成熟还有很远的路程要走。因此建议投资者要坚定信心,相信产业大发展的机会,才能够真正地抓住A股和港股的机会。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