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平台”潮涌!2024年129家城投声明退出融资平台名单,重庆江苏退出最多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5-01-26 21:55:57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明会 北京报道
1月25日,甘肃发布《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及,2024年该省借力国家政策东风,债务风险有效缓释,高风险机构有序退出,融资平台压降94户、下降35.9%。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2024年以来,随着化债政策的推进,各地城投退平台潮涌,市场化转型加速进行。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官宣退出政府融资平台的城投和征求债权人意见退出政府融资平台的城投公司共129家。不过业内认为,实际完成退名单的平台数量或远超目前披露家数。
远东资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城投公司退出平台之后将以更加市场化的模式运作,加之自身信用重构和再造,不仅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也有助于优化产业布局、激发企业活力,提升国有资本与国有资产的运作效率。
城投退平台加速
过去较长时间,城投公司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扮演着城市建设主力军、政府融资桥梁等多重角色。
但近年来,城投公司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角色转变,而“退平台”这一关键动作正标志着城投公司与过往职能的彻底告别。
所谓“退平台”,一般是指名单内城投公司或承担政府融资职能的城投公司通过公告等形式声明退出政府融资平台名单或不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与其过往承担的政府融资职能划清界限。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转换与结构调整上来看,在经济增长新旧动能持续转换,以及经济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增长动能对于传统‘大基建模式’的依赖程度显著降低。”张林表示,在这一过程中,城投公司面临着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新的历史使命,同时也需要缓释此前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一些结构性问题,比如债务负担和压力问题,这是城投公司退平台的宏观背景。
他补充道,自2023年7月“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以来,政策在加快推动地方城投公司剥离政府融资功能,积极推动地方政府信用的重构和再造。特别是在12万亿元债务置换措施的推动下,地方债务风险已经基本得到了缓释,这为城投公司退出平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据统计,2024年共有18个省份129家城投声明自公告日起不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从省份分布上来看,重庆、江苏发布声明的平台数量最多,分别为32家、26家,其次是河南和湖南,各有10家。从行政等级的维度分析,退平台城投企业以区县级平台为主。
从公告来看,退平台城投需要满足三点条件。一是隐性债务已清零;二是已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完成市场化转型;三是,若城投公司经营性金融债务尚有存续且征得三分之二金融债权人同意后,可申请退出融资平台名单。
“对市场公开发布声明并非城投退平台的必要条件。”华创固收团队指出,部分小平台或通过隐性债务和经营性金融债务“双清零”的方式完成退出,实际完成退名单的平台数量或远超目前披露的家数。
城投“信仰”重塑
“城投公司在退出平台之后,其工作重心从‘防风险’转为‘促发展’,也有利于地方的经济增长动能和活力进一步增强。”张林如是说。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城投公司在退平台转向市场化经营的过程中依然面临多重挑战。
张林坦言,城投公司在转型过程中或面临市场信用重估、业务模式转型和运营管理重组等三方面的挑战。
他表示,在退出平台之后,城投公司一方面面临着化债资源的减少,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市场对于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重估,相对弱资质的城投公司可能面临着融资成本上行的压力。
“此外,在转向市场化经营的过程中,城投公司需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利润来源、提高资产回报率和提升资产质量,并非所有城投公司都能够尽善尽美地实现业务转型。”张林进一步表示,在运营管理重组方面,城投公司在转型后不仅需要尽快建立起更为市场化的运营体制,还需要通过运营管理的重组与完善,突破产业布局趋同、产业引领作用不足等问题。
在张林看来,城投公司退出平台是大势所趋,但要结合当地优势和禀赋明确自身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也需要避免对社会资本形成挤出效应。
“城投公司应在明确定位、培育优质资产、处置低效和无效资产的基础上,重构和优化自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有效提升信用能力,恢复和提升融资能力,更好地发挥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历史重任。”张林如是说。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